酒后吐真言
作者用醉与醒的转换,从现实到梦幻,再从梦幻到现实的一种循环形式进行,从而把小说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是主人公在“醒”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构成了小说中写实的情节,其间还大量穿插了主人公对现实世界,还包括了大量对文学的所思、所想、所感。
二是主人公在醉酒后的幻像。它们在主人公的意志中不断交替,意识被打成纷飞碎片,胡乱表现,难以一次性拼凑。
《酒徒》虽然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但是其中写实帮助了读者读起来不必像其他所谓”意识流“作品感到极度的晦涩难懂。作者用着写实部分的情节逻辑来带动读者理解,帮助探究主人公的内心。
作品的内容充满灰色气氛。全文通过主人公的事业和爱情两个方面,写下了一次次绝望下的苦涩。而在最后,雷老太的死亡则将作品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她把主人公错认作自己去世的儿子,与主人公内心中痴迷在社会中死去的文学事业和神圣的爱情具有着统一;而她最后的绝望心境也或许是主人公为承认了文学和爱情已经死去的这一残酷事实而绝望的隐性表现。
作者在港大香港文化课上的说到:
我为什么写《酒徒》
我决定以一个酒徒作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讲一些“酒话”“醉话”。“酒后吐真言”,会加强小说的真实度;“酒后失言”,可以得到某些人的宽恕。
《酒徒》展示了主人公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甚至是对自己的绝望,他虽不满一切,但无力抗争,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但酒醉总有醒时,要完全做到逃避,就只有死亡。
文中几句
小说家在探求内在真实时,并不是非运用此种技巧不可的。作为一个现代小说家,必须有勇气创造并试验新的技巧和表现方法,以期追上时代,甚至超越时代
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推开窗,雨滴在窗外的树枝上眨眼。雨,似舞蹈者的脚步,从叶瓣上滑落。扭开收音机,忽然传来上帝的声音。我知道我应该出去走走了。
思想又在烟圈里捉迷藏。烟圈随风而逝。屋角的空间,放着一瓶忧郁和一方块空气。两杯白兰地中间,开始了藕丝的缠。时间是永远不会疲惫的,长针追求短针于无望中。幸福犹如流浪者,徘徊于方程式“等号”后边。
情绪如折翼的鸟雀,有逃遁的意图而不能。她对我并无需索;我对她却有无望的希冀。
如果酒可以教我忘掉忧郁,又何妨多喝几杯。理智不良于行,迷失于深山的浓雾中,莫知所从。有人借不到春天,竟投入感情的湖泊。
这是一个自由的地方,但是太过自由了。凡是住在这里的人,设有一个不爱好自由。不过,盗印商如果可以获得任意盗印的自由,那末,强盗也可以获得抢劫的自由了。作者对他自己的著作当然是有著作权的。作品等于原作者的骨肉。但在这里,抢夺别人的骨肉者有罪;盗印别人的著作者可以逍遥法外,不受法律制裁。这是什么道理?这是什么道理?这是什么道理?
文学不是米饭。“文穷而后工”是一句不切实际的风凉话。
这天下午,我在日记簿上写了这么一句:“从今天起戒酒。”但是,傍晚时分,我在一家餐厅喝了几杯白兰地。
随便嘀咕
个人也是个喜欢喝点的人,喝不明白,但也喜欢喝。